在赏石界,素有“石头城”之称的南京一直以起步早、有文化著称,在创新推广金陵石文化方面,南京也一直动作不断。近日,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发布《雨花玉鉴定和分级》和《雨花石鉴定与分类》,明确了雨花石和雨花玉的定义、分类及鉴定标准等。与此同时,100多组巧夺天工的“雨花玉”亮相南京专题展,引起广泛关注。雨花石中的极品——蛋白雨花石正式跻身玉的家族。从蛋白雨花石到雨花玉,不但是名字的改变,更是南京文化品牌的又一次提升。
雨花石,是历史为南京留下的“能言”的活化石;作为南京重要的文化标志之一,与金箔、云锦并称“非遗三宝”。南京作为“石头城”,与石文化更是有着深厚的文化渊源。雨花石的史料记载,最早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上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在建造教工宿舍时,发现了北阴阳营遗址,76枚玉髓、玛瑙质地的“花石子”随即重见天日,这就是雨花石。
雨花石滋养了无数石友,这些石友又从色、质、形、纹、韵等不同角度选择美石和奇石,其品鉴和阐释过程,又极大程度繁荣了金陵赏石文化;他们以石交友,诸多赏石佳话,则在流传中再一次拓展、丰富了南京赏石圈:雨花石上“写”着26个英文字母;雨花石再现“金陵四十八景”;池澄评藏石等级极严,要求很高,虽然有藏石万千,但始终以九石为极品之冠,即新得一极品之石,原九石中必有一石退出,所以,其藏石之室就叫“九石斋”……
随着微信的普及,这种品鉴活动慢慢的变方便,石友们一旦觅得一块新石,即在微信群里晒出石照,让无数群友“头脑风暴”,进行咏石、品石和论石。南京文化学者薛冰不久前即淘到一块石头,当他发到群里时,有“雨花女”之称的王邵萍第一个进行了点评:狂风巨浪中,一舟船乘风破浪!据群中石友称,这块石头中的船,船形到位,船篷也历历在目,最耀眼的是船头有两块红斑,像黑夜中迎风的灯火。一石友则建言此石名为“夜航船”,这堪称是“神来之笔”的解读,把石面那一团浓浓的黑色读出来了:弥天大夜中,一条夜航船,亮着灯火,划开黑暗,在静静地前行。
由于《夜航船》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作品,他写的《夜航船》涵盖天文地理等各种常识,被称为“百科全书”。于是,有石友建议,下次展览时,用张岱的《夜航船》老书做背景,通过雨花石与张岱来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更能彰显金陵文脉的味道。
南京观赏石协会秘书长王增陵表示:“读石,就是要把石头里最典型、最精彩的内容读出来。命名,就是要把读出来的精彩提炼出来,找一个最贴切的、最能让人联想的事物与之匹配。”在他看来,这样的发现和联想,才是赏石的意义所在。
王增陵介绍说,传统赏石是个人的事,现代赏石不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大家的事。“赏石社团的出现,是现代赏石的重大特点。”在这方面,金陵石痴开风气之先:1984年8月28日成立的南京雨花石协会,是全国第一个经民政部门批准成立的赏石社团;2004年5月1日,南京市赏石协会成立;2005年,中国观赏石协会成立;2006年,江苏省观赏石协会成立。此后,全国各省市纷纷成立了赏石协会。
随着赏石社团的纷纷成立,现代赏石开始蒸蒸日上,并通过建市场、办展览、出刊物等方式使得轰轰烈烈的赏石热潮席卷全国。“一方石头和谐一个家庭,一方石头结交一批朋友,一方石头带动一方经济,一方石头传承一种文化。”在中国观赏石协会的推动下,2019年,“赏石艺术”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与此同时,为了释放雨花石方寸之间的无限价值,更为了守住地域文化之魂,众多爱石人为了推广赏石文化各显神通。比如,金陵石痴征争在南京博物院举办一场名为“乱坠天花——雨花石与金陵风韵”的特展,无论是古韵、诗情、画意、禅味,其间突显的金陵元素,都能够让观者对金陵美景、金陵文脉、金陵风韵留下难忘的印象。同时,这也是南京博物院历史上第一次为藏石者办个展,并破格允许非博物馆讲解员的征争现场为观众讲解。
他们深入社区、进校园,在学校建立雨花石博物馆,同时还将雨花石文化推向世界。比如,经过刘水的努力,《雨花石精品集》得以被当时的文化部作为礼品送给中国各驻外使馆;姚大奎携雨花石飞越太平洋,把展览办到了美国,先后在纽约、曼哈顿、新泽西州等地办展,其时,陈香梅还为展览题词;2014年,南京青奥会的吉祥物“砳砳”,其灵感就来自雨花石,当时,组委会选中了“雨花女”王邵萍收藏的精品雨花石,并出版青奥雨花石明信片向全球销售。而王增陵本人则出版《金陵石痴录》等书,用自己的方式宣传和推广金陵赏石文化。
坚守传统是一方面,创新推广雨花石的方式也是一方面,那么,南京雨花石接下来还能怎么样发展?这时,南京藏石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蛋白雨花石华丽转身为雨花玉,跻身“玉的世界”。
不久前,在“第30届南京新庄国展中心珠宝首饰展览会”上,150枚(组)巧夺天工的雨花玉亮相由南京雨花石协会、江苏省工商联黄金珠宝业商会联合举办的首个雨花玉专题展。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南京雨花石协会、江苏省工商联黄金珠宝业商会则联合举行《雨花玉鉴定和分级》DB32/T3600-2019和《雨花石鉴定与分类》DB32/T3978-2021新闻发布会。标准将雨花石大类划分为雨花玉、玛瑙雨花石、石英质雨花石和化石雨花石4个亚类及11个品种。依据科学命名原则,正式将蛋白雨花石命名为雨花玉,并认定雨花玉为“雨花石”系列中的极品。
业内专家觉得,雨花石与雨花玉地方“标准”正式对外发布,为雨花玉增添了科学依据和学术底蕴,使其跨入“玉的家族”、对标国际展览有了规范的、完善的理论依照,“建立了系统、科学的数据库,为雨花玉的研究与发展拓展了空间。”对南京雨花石人来说,这既是蓄势待发,也是顺势而为。
而在地方“标准”研究之前,还没有学者和科研单位对雨花石和雨花玉进行过系统的测试和研究。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总工程师王玲博士受鉴定机构委托,对雨花玉的标准阐述权威解释。据介绍,在“标准”的研究和起草过程中,中心组织专家团队实地走访了六合横梁、清凉山、仪征等地的雨花石市场,考察了六合横山矿区、扬州仪征矿区、长江上游的宜宾等地,共完成观测和研究雨花石标本2223件、雨花玉503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标准”编制过程中,南京雨花石协会、六合区雨花石收藏家协会、仪征雨花石协会以及广大会员为雨花石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收藏家将自己珍藏的各种雨花石珍品带到本中心,进行各项实验数据的采集工作:红外光谱检测图谱1400余张,结晶度指数测量1300张,数据处理3000组以上;比色分级试验37组;分光光度仪采集颜色数据330组;激光拉曼光谱分析7件……这些实验数据的采集为“标准”的起草编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科学数据。最终为“标准”的制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从“蛋白雨花石”到“雨花玉”,并非一蹴而就。事实上,对于南京雨花石能不能认定为玉石,玉石收藏界也一直不乏争论。
据了解,早在2008年,地质学界和赏石界的诸多知名专家学者,齐聚雨花石的主产地南京六合,热议“雨花石与玉文化”的渊源。其时,专家们一致认定,相当一部分雨花石实际上的意思就是“玉”,源远流长的“雨花石文化”毫不逊色于古老的“玉文化”。2016年8月30日,北京举行第五个“全国赏石日书香赏石”大型活动,南京雨花石协会携带雨花石参加展览。其中一组“花雨缤纷”蛋白雨花石一亮相就让人眼前一亮,并最终获得金奖。2018年,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江苏省黄金珠宝检测中心把雨花石品种中行业俗称为蛋白雨花石定名为“雨花玉”,并与南京雨花石协会通力合作,对大量蛋白雨花石进行仔细的检测研究并给出科学数据,报请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审批《雨花玉鉴定和分级》标准。
“要做大做强,首先要对蛋白雨花石进行科学命名。”业内专家和记者说,对其命名一度陷入争论当中,有人主张叫“金陵彩玉”,有人更倾向于叫“通灵宝玉”……每个名字背后都能说出一定的理由,但最后还是选定“雨花玉”。“‘雨花’无疑更深入人心。”业内专家说。
2019年7月11日,随着《雨花玉鉴定和分级》标准批准发布,“雨花玉”的鉴评被提升到玉石鉴定分级的层次,南京雨花石当中的极品,即蛋白雨花石,正式上升为宝玉级“雨花玉”。同年,由南京市质检院、省黄金珠宝检测有限公司、省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等7家单位共同起草的江苏省区域标准《雨花玉鉴定和分级》正式实施。自此,高档雨花石终于在鉴定证书上拥有了自己的新名称——“雨花玉”,正式迈进珠宝玉石的层次。
“从‘蛋白雨花石’到‘雨花玉’,这顺应了当下人便于携带及对‘小而美”’的时尚追求。”业内专家说,同时这也填补了江苏没有宝玉石的空白。
鉴赏雨花石,重在花纹和意境。石中藏有山川云彩、人物神仙、花鸟虫鱼,往往蕴含着一定的诗情画意;雨花玉的鉴定分级,并不把图案作为主要标准。雨花玉首先要求在密度、硬度、折射率等方面达到玛瑙级别,然后再从颜色、细润度、表面净度等方面做分级,突出了玉石对质地的要求。
正如王玲博士所说,古人认为:山体曰石,而“石之美者”为“玉”,玉石的门槛就是:美丽、耐久性和稀有性。其中美丽包括了颜色、透明度、纯净度、光泽等因素,从以上几方面来看,雨花玉完全具备了“玉”的特质。《雨花玉鉴定和分级》区域标准正是从这几个要素对雨花玉进行评价;从耐久性方面来说,雨花玉的主要矿物成分为正玉髓,耐腐蚀;稀有性就更是毋庸置疑。业内专家这样认为:“玉养人,人养玉,玉石对人健康大有好处。”
南京雨花石大家族中的雨花玉,色彩以含光不露、似透非透、色感细腻而夺冠。色彩分为单色、复色与多色三种,多色比较罕见。单色有红、黄、青、紫、黑、白、绿等;复色为红白、黑白、紫白、红绿、青紫等;复色雨花玉观赏效果更加好。它妙就妙在如雾如烟的光感,色彩均匀,韵味十足,搭配和谐,石质润如羊脂,观赏时给人一种堂皇富贵之感。
记者在当天首次集中展示的南京雨花玉珍品展上看到,雨花玉呈现出“蛋白美色呈吉祥,妩媚诱人现堂皇。常闻此韵胜和田,今见尊容令人狂”的美轮美奂,一枚枚雨花玉千姿百态,大气而不失妩媚,简约中透出高贵。那浅浅深深、浓浓淡淡的天生丽质,让很多市民驻足细品,流连忘返。